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2019年走到了最后一天,2020年带着美好的气息扑面而来。“2020新美好”甬派跨年演讲今天下午在宁海举行。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——这位“点燃”网红村宁海葛家村艺术之光的“导师”,面对台下村民投射来热切而信任的眼神,内心是澎湃的。这场充满激情和才情的跨年演讲,感染着每一位迎接2020的听众。 面对2020,你准备怎么去做?“倾尽一切,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!”、“问题就是资源”、“不要做质疑的人质”,丛志强和大家分享他的感悟—— 第一点,倾尽一切,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。 “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,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,所以要进行判断、选择,选择更重要的一件事儿,倾尽一切去做。” “在生活当中,我们往往会遇到三种人:第1种人,不做事情的人,后果很严重;第2种人,想做好所有事情的人,结果也不是很好,而且活得很累;第3种人,知道哪一件事情更重要,但是在行动当中,却没有倾尽一切去做。” “很多人问,你为什么来葛家村,带着村民一起搞艺术、做设计,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呢?而且要花最少的钱来搞乡村振兴?因为我做乡村的经历告诉我,这是更重要的事儿!” 丛志强给大家讲述了两个乡村故事: 他去海南一个村子调研,一个四五十岁的村书记哭:“我最痛心的是我们村民的凝聚力很差,主动性很差。村民告诉他,搞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,是村委会的事情,我们不做。”丛志强就在想:“村民是村子的主人,如果我们在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村民不主动起来,村民的内生动力不被激发起来,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” 还有一次是在河南淅川县。丛志强去给一个村子搞规划设计。他惊讶“在中国还有这么穷的村子”。一个老奶奶孤身带着两个10岁的孙女。老奶奶在灶台边烤火,屋子里弥漫着浓烟,破旧的土灶台上放着半个干馒头,菜是簸箕里的地瓜叶。老奶奶只会重复着说两个字:我冷、我冷。炕上铺着干草,卧室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,冬天下了雪风呼呼的往里吹。 “那个时候我就在想,没有钱的村子该怎么做乡村振兴?”丛志强说。 “我们来到葛家村,和村民一起吃,一起住,一起工作,就是要探索一下,怎么样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?怎么样能够花更少的钱来做乡村振兴?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事儿。” 谈到“倾尽一切,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”,丛志强说起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。晏阳初,四川巴中人,耶鲁大学的高材生,美国三所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。他的人生选择机会是非常多的,而且是非常好的。但是,晏阳初先生选择了回到祖国,回到农村,回到农民当中。因为他觉得在那个时候,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是更重要的事儿,他要倾尽一切去做。所以他立下了人生的信条:不当官,也不发财,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。 晏阳初先生离开了美国的生活,离开了都市的生活,带着老婆孩子,定居在了农村。搞调研,编教材,组织村民学习。朋友们想一想,那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的农村,和现在的农村是没法比的,非常的落后,非常的贫困,非常的苦,甚至连饭都吃不饱。但是晏阳初先 生,一做就是一辈子。后来晏阳初先生被誉为“平民教育之父”。 “晏阳初先生找到了他认为更重要的事儿,他真的是倾尽一切去做。” 第二点,问题就是资源。 “俗话说,生活是由问题构成的。我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。比如说,别人涨工资了,我为什么没有涨?我为什么又失业了? 为什么别人在2019年创业成功了,我却没有成功?面对这些问题,你是怎么做的?朋友们,记住一点:我们不能被问题淹没。虽然我们常常说:问题是成功的开始,但它也仅仅只是开始,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,一定要从问题里面寻找资源,并进行转化。” 丛志强讲了臧姑娘的故事。臧姑娘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,去泰国寻找她的丈夫。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成立了新家。臧姑娘只好回国,因故被迫停留在香港。她同时打几份工,每天只睡几个小时。但是后来,她在打工的时候受伤了,再也没有公司愿意给她提供工作。 |